田野里树丰碑 马背上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来源:盟统计局 作者:盟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2日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殷切关怀下,兴安盟农牧业在不断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快速发展,并带动兴安盟农村牧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再到推进现代农牧业,每一步探索和改革,都走过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对兴安盟农牧业70年发展脉络的素描,其实也正是在探寻我盟一代代建设者和改革者奋争和求索的足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兴安盟农牧业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粮食、肉类等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农牧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变革是深刻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农畜产品供求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这些成就和变革,标志着我盟农牧业发展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农业强盟的新征程。

  一、农村牧区基础建设全面夯实,促进了农牧业发展活力的竟相迸发,让农牧业发展更有力度。

  70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优,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兴安盟农村牧区安全饮水、通广播电视通讯、道路交通建设、电网改造、市场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强,农村牧区基础建设加强,农牧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据可查资料显示,2018年度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48.25万千瓦,相比1980年增长19.8倍,年均增速为8.2%。全盟有大中型拖拉机 3.56万台,小型拖拉机 12.57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 9.21万台,农用水泵 8.23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 0.78万套(由盟农牧业局提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7.79千公顷,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89千公顷(由盟水务局提供)。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0.55万吨,相比1960年增长1001.6倍,年均增速为12.7%;农村牧区用电量呈逐年上升,农村用电量 35102.16万千瓦时,相比1961年增长23481.4倍,年均增速为19.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超市、便民店以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各类商业形态加快发展,农村牧区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几年来,农牧民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等支出也呈增长趋势。全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保障面逐步扩大,农牧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了相对匮乏到总量富裕的历史性转变,让农牧业发展更有硬度。

  (一)农业总产出持续增长。2018年全盟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259.2亿元,增加值156.1亿元,站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点,相比于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2倍之多,年均增速6.2%。其中:农业产值年均增速5.1%;林业产值年均增速8.4%;牧业产值年均增速5.9%;渔业产值年均增速12.1%。

  

  (二)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2018年,全盟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77.62万吨(115.52亿斤),相比1949年增长了18.1倍,年均增速5.2%,其中:稻谷产量65.05万吨,年均增速7.7%;小麦产量8.02万吨,年均增速6.6%;玉米产量452.38万吨,年均增速5.6%;大豆产量17.66万吨,年均增速4.1%;薯类(折粮)产量3.11万吨,年均增速0.4%。

  

  (三)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2018年,全盟肉类总产量达到23.9万吨,相比1949年增长了46.5倍,年均增速5.7%;其中,猪肉产量达到9.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0.0倍,年均增速4.4%;牛肉产量达到2.8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92.1倍,年均增速6.8%;羊肉产量10.4万吨,比1949年增长1181.8倍,年均增速10.8%。禽蛋产量2.9万吨,比1949年增长14.9倍,年均增速4.0%;牛奶产量37.9万吨,比1949年增长28.5倍,年均增速5.0%。

1949年与2018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对比表

1949年产量(万吨)

2018年产量(万吨)

增速(倍)

年均增速

全盟肉类总产量

0.51

23.9

46.5

5.7%

猪肉

0.45

9.0

20.0

4.4%

牛肉

0.03

2.8

92.1

6.8%

羊肉

0.09

10.4

1181.8

10.8%

禽蛋

0.19

2.9

14.9

4.0%

牛奶

1.33

37.9

28.5

5.0%

  三、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加强,打造了“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的绿色名片,让农牧业发展更有亮度。

  全盟以打造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为契机,培育了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和扶持了一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兴安大米、兴安小米、兴安牛肉、兴安羊肉相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区内外。截至2017年末,全盟“三品”获证企业达到117家,认证产品260个,认证面积达到203.7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0万亩。2018年“兴安盟大米”品牌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授予“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天极米被评为“2018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在第十六届中国国家农产品交易会上,“兴安盟大米”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金奖,也成为服务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的指定用米。“兴安盟大米”等绿色农畜产品逐渐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我盟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稻米之乡”称号,如今的兴安盟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水稻产区,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也落户于此。2018年,兴安盟大米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11.27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规模以上大米生产企业已有14家,完成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38.2%。产品销售网络拓展到15个大中城市,稻农人均增收800元以上。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品牌的建设,品牌资源的整合,“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已逐渐成为我盟的绿色名片。

  四、农村牧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确保了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农牧业发展更有温度。

  近年来,兴安盟积极推进土地“三权分置”、确权颁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产权交易,实现贫困人口“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着力抓好就业扶贫,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劳务输出,发挥电商扶贫“一户带多户、一店带多村”的优势,提高了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持续加强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引进,进一步实施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有效地增强了农牧业综合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实现了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兴安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24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是1957年的129.0倍,年均增速8.3%。随着增收空间、渠道的拓宽、收入的增加,使得农牧民的获得感持续加强,依托精准扶贫,深入细致地分析农村牧区困难群众致贫原因,量身打造与其相适应的帮扶政策,尤其是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倾斜,让农牧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生存保障,消除农牧民消费的后顾之忧,2018年我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75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是1957年的117.7倍,年均增速8.1%。农牧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幸福感油然而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还要继续团结带领全盟各族人民,上下拧成一股绳,上紧发条卯足劲,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再创佳绩,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狠抓脱贫攻坚和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电话咨询

地 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党政大楼 电话: 0482-8267148 传真: 0482-8267148 Email: admin@xam.gov.cn

兴安盟统计局主办 网站标识码1522000007 蒙ICP备2021000445 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65号

Copyright 2015 www.xa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